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和内涵:
政策背景
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
房地产行业关联众多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铁、水泥、家电等。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例如,建筑行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从农民工到工程技术人员等,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建筑项目减少,将会导致相关从业人员失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前期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
在之前一段时间,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积累了一定的泡沫风险。而同时,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过度扩张,面临高负债问题。随着市场调控和金融政策收紧,这些企业资金链紧张,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像恒大等大型房企的债务危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还存在住房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城市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而商品住房市场投资投机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政策目标与举措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稳地价
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土地出让制度来稳定地价。例如,采用“限地价、竞配建”等土地出让方式,在限制土地最高竞拍价格的基础上,让开发商竞争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或公共设施的面积。这既能防止地价过快上涨,也有助于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稳房价
各地因城施策实施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限购政策限制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如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在满足一定社保或纳税年限后才能购买一套住房,这有助于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限贷政策调整房贷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提高购房门槛,减少市场上的过度需求,从而稳定房价。同时,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恶意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
稳预期
政府通过政策解读和市场信息发布来稳定市场预期。例如,央行等相关部门定期发布房地产金融政策走向的信息,让市场参与者能够合理预期政策环境,避免因恐慌或过度乐观而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
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刚需住房需求
对于首次购房的家庭,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支持。如一些城市对首套房购房者提供较低的首付比例(可能低至20% 30%)和较为优惠的贷款利率,这有助于降低购房门槛,使更多年轻人和家庭能够实现住房梦。同时,在住房供应上,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力度,确保市场上有足够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住房供应。
改善性住房需求
许多城市逐步放松对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限制。例如,对于“卖一买一”的家庭,在购房资格认定和信贷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通过这样的政策调整,既满足了居民随着家庭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换房需求,也有助于盘活二手房市场,促进住房资源的合理配置。
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
金融支持
央行鼓励金融机构合理满足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对于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房地产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开发贷款额度,确保其项目建设的资金链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债券市场等渠道,支持房地产企业进行合理的债务融资,缓解企业到期债务压力。
并购重组
积极推动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对于陷入困境但仍有一定优质资产的中小房地产企业,鼓励大型房企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并购。这不仅有助于大型企业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份额,也能使中小房企的项目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出现烂尾楼等情况,维护购房者的权益。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保障性住房供应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等多种形式。例如,一些城市通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房源。政府通过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善
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公积金的使用效率。扩大公积金的缴存覆盖面,使更多的就业人员能够享受到公积金政策福利。同时,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公积金贷款使用条件等,提高职工购房的支付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