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初期通过以下多种举措开创经济新秩序:
稳定金融秩序
打击银元投机
上海解放初期,银元投机活动猖獗,严重扰乱金融市场。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取缔银元投机活动。这一行动有力地打击了金融投机势力,使人民币得以顺利进入市场流通,稳定了货币体系。
统一财经管理
实施统一财经政策,如统一财政收支、统一物资调度、统一现金管理等。通过这些措施,集中了财力、物力,平衡了财政收支,制止了通货膨胀。例如,在物资调度方面,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棉布等重要物资,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投放,稳定物价。
恢复和发展工商业
扶持民族工商业
政府对民族工商业采取扶持政策。通过提供低息贷款、供应原材料、收购产品等方式,帮助民族工商业解决资金短缺、原料不足和销售困难等问题。例如,许多纺织厂在政府的扶持下,重新开工生产,不仅增加了就业,也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纺织品。
调整公私关系
在公私关系上,合理调整公私工商业的经营范围和价格政策。一方面,保证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给私营工商业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将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既利用了私营工商业的生产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生产和经营方向。
改善劳资关系
积极调解劳资纠纷,推行劳资协商制度。通过协商确定合理的工资、工时、福利待遇等,既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益,又使资本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这有助于调动劳资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加强市场管理
建立国营商业体系
建立了国营商业机构,如粮食公司、百货公司等。这些国营商业机构在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掌握重要物资的供应,平抑物价。例如,国营粮食公司按照合理价格向市民供应粮食,有效地抑制了粮价的波动。
打击囤积居奇
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政府组织力量对市场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囤积居奇的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保障了市场供应的正常秩序。
发展对外贸易
打破封锁
上海解放后,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上海积极发展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友好国家的贸易关系,开辟新的贸易渠道。通过易货贸易等形式,出口本地的特色产品,如纺织品、轻工业品等,进口急需的生产资料和物资,如钢材、机器设备等。
建立外贸管理机构
建立了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调控。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同时加强海关监管,规范贸易秩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