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定义
低空经济是指以1000米以下低空为活动空间,利用通用航空飞行器等相关航空资源、发挥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配套以及航空延伸服务等多种业态带动效应,促使航空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涵盖了通用航空飞行、低空旅游、航空物流、应急救援、飞行培训等众多领域。
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低空空域资源得到不断释放。以前,低空空域的管制较为严格,限制了低空经济相关活动的开展。如今,政策上逐步放宽,为民用通用航空等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技术的进步也是重要推动因素。航空制造技术不断发展,使得通用航空飞行器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例如,轻型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的制造技术日益成熟,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同时价格更加亲民,这有利于扩大低空经济的市场需求。
万亿级市场规模的驱动因素
消费需求升级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于新型消费体验的需求增加。低空旅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地面旅游方式,乘坐直升机或小型飞机俯瞰山川美景、城市风光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体验项目。据统计,一些热门旅游景区周边的低空旅游项目客流量逐年递增。
飞行培训市场也受益于消费需求升级。随着私人飞行爱好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对于航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增长,飞行培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例如,一些航空爱好者为了获得私人飞行驾照,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参加专业的飞行培训课程。
产业融合发展
低空经济与物流产业的融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的物流运输方式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航空物流可以利用低空飞行优势,实现快速、高效的货物运输。例如,在一些山区,无人机物流配送可以将医疗物资、生鲜农产品等快速送达目的地,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拓展了物流产业的业务范围。
低空经济与应急救援领域的融合需求迫切。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通用航空飞行器能够快速到达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人员救援、物资投放等工作。如在地震救援中,直升机可以迅速将救援队伍和物资运送到受灾现场,提高救援效率,这种融合推动了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市场的发展。
政策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例如,在低空空域管理方面,简化审批流程,提高低空空域的使用效率;在产业扶持方面,给予通用航空制造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各地政府积极规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机构看好低空经济投资价值的原因
高增长潜力
从市场规模的预测来看,随着低空经济各个领域的逐步发展,其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几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例如,按照目前低空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以及潜在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未来几年其市场规模可能会实现数倍的增长。同样,航空物流、飞行培训等领域也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与传统航空运输相比,低空经济所涉及的通用航空市场饱和度较低。传统航空运输市场在一些干线航线已经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低空经济领域的通用航空在很多地区和业务类型上还有待开发,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市场空白可以被填补,从而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不同环节有不同的盈利模式。航空制造企业可以通过销售通用航空飞行器、零部件等产品获得收入,并且随着技术研发带来的产品升级,还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新型的节能型通用飞机由于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航空运营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低空旅游、航空物流等运营业务盈利。以低空旅游为例,运营企业一方面可以收取游客的飞行体验费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与旅游景区合作,获得广告宣传等附加收益。同时,飞行培训企业通过收取学员的培训学费,以及提供后续的飞行服务增值业务来实现盈利。
社会和经济效益兼具
从社会效益来看,低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地区的应急救援能力、促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例如,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和财产。在一些偏远山区,低空经济带动的航空物流和旅游发展,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从经济效益来看,低空经济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产业的发展会拉动航空材料、航空零部件制造等上游产业的需求,而航空运营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旅游、物流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为地区和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这也是机构看好其投资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