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奏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蓝色强音”方面有着诸多的举措和显著成果: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
政策体系完善
新区出台一系列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例如在海洋科研创新方面给予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新认定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高额的研发资金补助,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企业加大在海洋科技研发上的投入。
在海洋产业发展方面,制定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海洋产业集群。
规划布局合理
制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明确了不同海域和陆域区域的功能定位。划分出海洋科技研发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区、现代海洋渔业区等不同功能板块。例如在灵山湾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区,重点布局海洋科研机构和创新创业平台。
海洋科技创新
科研平台建设
汇聚了众多国家级和省级海洋科研平台,如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这些平台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例如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能够开展从微观基因测序到宏观海洋生态系统监测的全方位研究。
积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如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海洋工程技术实验室,针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人才吸引与培育
通过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海洋领域的高端人才。设立海洋人才专项资金,对引进的海洋领域院士、领军人才等给予巨额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等支持。同时,与高校合作建立海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海洋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储备。
海洋产业发展
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在现代海洋渔业方面,推动传统渔业向智慧渔业、生态渔业转型。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海洋牧场,采用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如深海网箱养殖、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等。例如在灵山湾海域的海洋牧场,实现了对养殖环境、鱼类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提高了渔业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船舶修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从传统的船舶修理向高端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转型。企业加大在新型船舶设计、绿色船舶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建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
新兴海洋产业蓬勃发展
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积极开发海上风力发电。在西海岸新区的近海海域规划建设多个大型海上风电场,引进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和设备,提高海上风电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壮大,依托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茁壮成长。这些企业专注于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研发新型药物和保健品,如利用海洋微生物开发抗癌药物等。
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治理
加强对近岸海域的污染治理,加大对陆源污染的管控力度。建设了多个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确保达标排放。同时,开展海洋垃圾清理行动,通过设置海洋垃圾监测点和清理队伍,定期对海滩和近海海域的垃圾进行清理。
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实施了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如人工鱼礁投放、海草床修复等。在董家口海域投放大量人工鱼礁,改善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增加了渔业资源量。
可持续发展理念践行
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控制资源开发强度。例如在海洋渔业资源捕捞方面,实施限额捕捞制度,合理控制捕捞总量,保护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