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其通过找准依法履职切入口和突破点来达成这一目标的多方面体现:
立法工作方面
聚焦重点领域立法
经济发展立法
围绕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立法。例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制定相关法规,规范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行政行为,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吸引更多投资,促进安徽省经济的活跃与发展。
社会民生立法
关注民生福祉改善,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立法。如在教育领域,制定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法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在养老方面,出台养老服务相关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规范养老机构的建设与运营,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全省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生态保护立法
结合安徽省的生态资源特点,制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法规。像加强对巢湖流域的生态保护立法,明确各方面的保护责任,设定严格的污染防治标准,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治理等行为,保护巢湖这一重要的生态水体,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立法质量
完善立法程序
建立健全立法调研、论证、听证、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在立法调研阶段,深入基层、企业、社区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了解实际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制定某项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法规时,深入农村调研,与农民、农业企业、基层干部等进行座谈,确保立法符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
在论证环节,组织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等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进行充分论证,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民主立法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除了传统的征求意见方式外,还利用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广泛征求民意。例如开设专门的立法征求意见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方便群众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立法真正反映人民意愿。
监督工作方面
经济发展监督
重大项目监督
对安徽省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等进行监督。例如对高铁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项目的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建设进度等情况,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提高投资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安徽省的区域交通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
经济政策落实监督
监督政府部门对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如对减税降费政策的监督,检查税务部门是否准确执行政策,企业是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防止出现政策落实的“中梗阻”现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民生改善监督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监督
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等方式,监督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防止返贫监测等工作。例如到贫困山区检查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情况,查看产业扶持政策是否到位,产品销售渠道是否畅通,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社会事业发展监督
对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进行监督。在教育方面,检查城乡学校的师资配备、教学设施改善等情况,推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医疗卫生领域,监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医保政策落实等工作,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生态环境监督
环境质量改善监督
持续关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指标的变化,监督政府部门的污染防治工作。例如对空气质量改善的监督,检查工业污染源治理、机动车尾气减排、扬尘控制等措施的执行情况,推动安徽省空气质量不断提升。
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监督
检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安徽省的执行情况,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对违规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并督促整改,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代表工作方面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履职技能等方面。例如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人大代表如何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使代表们能够更好地依法履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代表议案建议办理
督办机制
建立健全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议案建议重点督办。如对于有关加快安徽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议案,明确办理责任部门,规定办理时限,加强跟踪检查,确保议案建议得到有效办理,推动相关工作取得进展。
通过以上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的努力,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能够精准地依法履职,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有效的监督推动和广泛的民主参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