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些重要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
政策支持与监管完善
健全法规政策
政府应制定清晰、合理、前瞻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明确平台经济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例如,针对平台经济中的数据使用、算法管理、竞争规则等方面出台专门的法规。欧盟的《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就为数字平台企业的运营、内容管理、市场竞争等设定了详细的规则。
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在平台经济发展初期,给予适当的发展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于新的业务模式和创新应用,采用“沙盒监管”等方式,让企业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试错和创新。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减少平台企业在设立、运营等环节的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可以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实现线上办理,让企业能够快速获得相关的运营许可。例如,一些地方为电商平台企业提供便捷的工商登记注册、税务登记等服务,大大缩短了企业的筹备时间。
税收与财政扶持
税收优惠政策
对平台经济中的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或优惠。例如,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平台初创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或者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财政补贴与奖励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平台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补贴。比如,对平台企业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开展人才培训等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在技术创新、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平台企业给予奖励,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自身竞争力。
推动创新发展
鼓励技术创新
支持研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提供研发补贴等方式,鼓励平台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例如,鼓励电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商品推荐算法,提高用户体验;支持金融科技平台研发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促进产学研合作
搭建平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桥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例如,组织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与平台经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平台企业提供算法优化、市场分析等技术支持,平台企业为科研成果提供应用场景和实践反馈。
商业模式创新
培育新业态
支持平台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模式的拓展。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延伸到共享办公、共享设备等领域。鼓励平台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新模式,如采用海外仓 + 直播电商的模式,提高跨境商品的配送效率和销售效果。
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传统产业与平台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构建集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物流等环节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协同生产,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加强数据治理
数据安全保障
完善数据安全法规
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平台企业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例如,要求平台企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在数据共享时必须经过用户同意,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平台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可以定期对平台企业的数据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数据共享与开放
推动企业间数据共享
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平台企业之间进行数据共享。例如,电商平台与物流平台共享订单数据,以提高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协议、数据交换标准等方式规范企业间的数据共享行为。
促进政府数据开放
政府部门应积极向平台企业开放相关数据,如交通、气象、地理信息等数据。平台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开发新的应用,如基于交通数据开发智能出行平台,优化城市交通出行方案。
保障权益与社会责任
保护消费者权益
完善消费者保护机制
平台企业应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例如,电商平台应设立专门的客服团队,对消费者的退换货、商品质量等问题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
加强对平台上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监管,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商品质量抽检制度、商家信誉评价体系等方式,保障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合格的商品和服务。
保障劳动者权益
规范劳动用工关系
对于平台经济中的灵活就业人员,明确其与平台企业的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例如,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通过制定合理的劳动协议,明确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平台企业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如购买商业保险、提供职业培训等,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能力。
履行社会责任
促进可持续发展
平台企业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活动。例如,电商平台可以推广绿色商品,对环保型产品给予更多的流量支持;共享经济平台可以通过优化运营模式,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社会突发事件期间,如疫情防控期间,平台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保障民生供应、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