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热”出新高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支持下的产业发展
国家战略推动
近年来,中国将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例如,“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冰雪运动推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冰雪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在冬奥会的带动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制定适合本地的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冰雪项目的扶持力度,从土地、税收、资金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吸引企业投资冰雪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
滑雪场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在北方地区,黑龙江、吉林等地不断扩建和升级滑雪场。例如,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不仅增加了雪道数量,还提升了雪道的难度等级,以满足不同水平滑雪爱好者的需求。同时,配套设施如酒店、餐饮、温泉等也日益完善,形成了集滑雪、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南方地区的室内滑雪场蓬勃发展。像广州融创雪世界、成都融创雪世界等,利用先进的制冷技术,打造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和技能水平人群的滑雪场地,突破了冰雪运动受地域和季节限制的瓶颈,使更多南方民众能够便捷地参与冰雪运动。
冰雪旅游市场的繁荣
游客规模增长
冰雪旅游的游客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每到冬季,北方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就成为热门之选。例如,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数百万。游客们被这里壮观的冰雕建筑、丰富的冰雪娱乐项目所吸引。
南方地区的冰雪旅游也不甘示弱,随着室内冰雪场馆的增多,许多南方游客选择在家门口体验冰雪乐趣。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南方冰雪场馆常常人满为患,游客接待量大幅攀升。
旅游产品创新
冰雪旅游产品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变。除了滑雪、滑冰等常规项目外,还出现了雪地摩托、狗拉雪橇、冰上杂技表演等特色项目。在一些冰雪旅游景区,还开发了冰雪研学旅游产品,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冰雪知识、了解冰雪文化。
冰雪旅游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如吉林的雾凇岛,游客在欣赏雾凇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满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参加萨满祭祀仪式、品尝满族特色美食等,丰富了冰雪旅游的内涵。
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升
参与人数增加
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在北方城市,冰雪运动成为冬季户外运动的主流选择。社区冰场、学校雪场等基层冰雪场地的建设,让更多普通民众能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在东北的一些城市,很多社区都建有小型滑冰场,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滑冰服务。
在南方地区,通过冰雪运动进校园、进商场等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喜爱冰雪运动。例如,一些南方城市的学校与冰雪场馆合作,开设冰雪运动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机会学习滑雪、滑冰技巧。
竞技水平提高
随着冰雪运动的广泛开展,中国的冰雪竞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冬奥会等国际赛事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例如,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国际赛事上屡获金牌,谷爱凌等年轻选手在自由式滑雪等项目上的出色表现,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强大实力。同时,国内的冰雪赛事体系也日益完善,从全国性赛事到地方性赛事,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产业规模扩大
冰雪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滑雪板、滑雪鞋到冰刀、护具等,国内的生产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在河北、辽宁等地,形成了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些企业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国产冰雪装备出口到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提升了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
技术创新突破
在冰雪装备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例如,在滑雪板制造方面,国内企业研发出更轻便、更具弹性和稳定性的新型材料,提高了滑雪板的性能。在制冷技术方面,用于室内滑雪场的制冷设备能效比不断提高,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更加环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