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深刻地揭示了冰雪资源在推动区域经济振兴方面的重要意义,冰雪是推动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要引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产业发展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冰雪为旅游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例如,中国黑龙江的冰雪大世界,每年冬季利用松花江的天然冰雪资源,打造出规模宏大、造型各异的冰雕建筑群。这些冰雕作品不仅有传统的建筑造型,还有充满现代创意和童话色彩的艺术形象,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冰雪运动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点。滑雪胜地如吉林的长白山滑雪场、河北的崇礼滑雪场等,提供了不同难度等级的雪道,适合从初学者到专业选手等各类人群参与。此外,雪地摩托、狗拉雪橇等趣味性冰雪活动项目也深受游客喜爱。
延长旅游季节
在许多北方地区,冬季原本是旅游淡季,但冰雪资源的开发使得冬季成为旅游旺季。例如,内蒙古阿尔山,过去冬季游客稀少,随着冰雪旅游的发展,现在冬季的游客量大幅增长。当地的温泉与冰雪景观相结合,打造出“冰火两重天”的独特旅游体验,让旅游旺季从夏季延长到了冬季,全年旅游收入得到显著提升。
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冰雪旅游的繁荣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冰雪旅游景区周边,酒店、民宿数量不断增加,档次也不断提升。以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为例,度假区内酒店众多,从高端的五星级酒店到经济实惠的家庭旅馆一应俱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方面,地方特色美食如东北的铁锅炖鱼、哈尔滨红肠等与冰雪旅游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体验。交通方面,为了方便游客前往冰雪旅游目的地,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增加了航班、车次,提高了道路的通达性。
体育产业
冰雪运动普及与人才培养
冰雪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冰雪运动的普及。例如,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中国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许多城市,兴建了大量的室内外滑冰场、滑雪场,为民众提供了更多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学校也开始重视冰雪运动教育,开展冰雪运动课程和课外冰雪活动,培养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兴趣和技能。
这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冰雪运动人才。黑龙江、吉林等地凭借丰富的冰雪资源优势,建立了专业的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冰雪运动员,在国内外冰雪运动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冰雪运动赛事经济
举办冰雪运动赛事能够吸引大量的参赛者、观众、媒体等,带动赛事相关的经济活动。例如,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等赛事在中国的举办,不仅提升了举办地的国际知名度,还带来了门票销售、赞助、广告等多方面的收入。赛事期间,还会带动当地的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繁荣,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文化产业
冰雪文化传承与创新
冰雪地区有着独特的冰雪文化传统,如东北的冰灯文化。冰灯最初是渔民在冬季捕鱼时为了照明而发明的,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集雕刻艺术、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独特文化形式。冰灯节上展示的冰灯作品融合了现代灯光技术和传统雕刻工艺,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展现了现代艺术的创新。
冰雪文化还通过文学、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创新。许多作家以冰雪地区的生活为素材创作小说、诗歌,画家描绘冰雪景观,摄影师拍摄冰雪主题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冰雪文化的内涵,还推动了冰雪文化的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以冰雪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例如,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创意产业将冰雪元素融入到各类产品中,开发出冰雪主题的手工艺品、纪念品、文具、服饰等。这些产品不仅在本地销售,还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传播冰雪文化的新载体,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间资源整合与互补
在冰雪资源丰富的区域,不同地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整合与互补。例如,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可以联合打造冰雪旅游线路,将黑龙江的冰雪景观、吉林的滑雪资源和辽宁的温泉资源等进行有机整合。游客可以沿着这条线路体验到不同类型的冰雪旅游产品,实现区域间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
同时,不同区域在冰雪运动培训、冰雪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可以开展合作。如北京与河北崇礼在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北京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与崇礼的冰雪资源优势相结合,共同推动了冰雪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区域整体的冰雪产业竞争力。
带动周边乡村振兴
冰雪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乡村的振兴。以河北崇礼为例,在冰雪产业发展之前,崇礼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县。随着滑雪产业的兴起,周边乡村的农民开始从事与滑雪相关的工作,如滑雪场的服务人员、雪具租赁店的经营者、农家乐的店主等。此外,当地的农产品也借助冰雪旅游的平台得到了更好的销售,如崇礼的土豆、莜面等特色农产品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