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的二审有着多方面重要意义:
对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意义
提供法律保障
产权保护方面
明确民营经济主体的产权范围,包括民营企业的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等)和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的保护规则。这有助于民营企业消除顾虑,放心进行长期投资和创新活动。例如,在一些高科技民营创新企业中,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在于自主研发的技术,如果法律能强化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防止技术被恶意窃取,企业就能更安心地投入研发资源。
市场准入方面
可能进一步打破各种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目前,虽然许多领域已经逐步向民营经济开放,但仍存在一些隐性壁垒。草案二审有望通过法律条文明确民营经济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平等准入权,使得民营企业能够与国有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拓展业务范围。例如,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民营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准入机会,从而推动民营经济在更多产业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融资便利方面
促使金融机构改善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服务。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二审完善,可能会规定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利率设定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公平对待的义务,鼓励发展适合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如规范和促进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的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融资效率。
增强发展信心
从政策导向层面,该草案的二审向民营企业家传递了国家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这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和经营积极性,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例如,当民营企业感受到国家在法律层面为其发展保驾护航时,就会更有动力去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开拓国际市场等,进而推动整个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促进产业升级方面
民营经济在新兴产业和创新领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活力。《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通过后,在法律的支持下,民营经济能够更好地进入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兴领域。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众多民营科技企业将在法律保障下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增强市场竞争方面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助于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法律对民营经济的促进,将促使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在市场上开展更广泛、更公平的竞争。这种竞争能够提高各类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促使整个市场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避免垄断和低效率的经营行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稳定就业和社会和谐
就业吸纳方面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通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包括从传统制造业中的生产岗位到新兴服务业中的各类专业岗位等。例如,随着民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就业,对缓解就业压力、稳定就业形势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稳定方面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当民营企业发展良好,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履行社会责任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民营经济发展带动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等,也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和民众的生活满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