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自主研发的AI机械人平台凭借具身智能技术与模块化设计,已在医疗、物流、教育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其跨场景适配能力与技术创新性处于全球前沿水平。以下从技术内核、多领域应用案例、行业影响三方面展开解析: 一、技术内核:具身智能驱动的通用性架构该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球首创的数据驱动纯视觉解决方案,无需依赖额外传感器,仅通过内窥镜或高清摄像头即可实现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关键技术包括三大模块:视觉感知系统:整合先进视觉基础模型,能精准识别手术场景中的组织、器械或物流场景中的货物,甚至可处理反光、遮挡等复杂视觉干扰。强化学习框架:通过自主研发的模拟器SurRoL完成算法训练,训练后的策略可直接迁移至真实机械人系统。SurRoL已向全球开源,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顶尖机构采用。模块化硬件接口:平台支持快速更换"功能模块",如手术机械臂、仓储搬运夹具、教学交互组件等,实现单一平台的跨领域切换。研发团队由港中大工程学院与医学院跨学科组建,核心成员包括窦琪教授(AI算法)、叶瀚智医生(临床验证)等,并依托InnoHK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的国际化平台,与康诺思腾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多领域应用:从临床手术到智能仓储# 1. 医疗领域:推动手术自动化革命自主手术辅助:集成于Sentire思腾®腔镜手术机械人后,已在活体猪模型上完成组织牵拉、血管夹闭等多项自主操作,精度远超人工,且能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手术方案。相比美国同类技术,其通用性更强,可适配多种手术场景。智能护理系统:研发的RoboNurse-VLA手术护士机械人,通过语音指令即可完成器械交接,在测试中显著降低医生操作负担。此外,病房机械人可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提醒服药,提升护理效率。专科手术突破:针对消化道癌症的"华陀外科手术系统",利用柔性机械臂提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精准度,目前获香港"产学研1+计划"资助,计划2025年启动人体临床试验。# 2. 物流与工业领域:重构效率标杆平台由LY1四足机械人与双臂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构成,在仓储场景中展现出卓越性能:全地形适配:四足机械人可攀爬1米高台、跳跃障碍,适应仓库复杂地形;双臂系统能自动识别货物、规划最优搬运路线,多机协作可完成大型物品转运。成本优势:相比人工搬运,机械人团队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工作,错误率降低90%以上,有望将物流配送时效提升至"上午下单、下午送达"的水平。# 3. 教育领域:个性化交互教学定制化学习方案:机械人助教通过分析学生进度,生成专属学习计划,并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将抽象知识可视化,如3D地球仪、分子结构模型等。无限耐心交互:可重复解答问题、模拟实验操作,尤其适合STEM学科的实践教学,目前已在香港部分中小学开展试点应用。 三、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该平台的突破不仅打破了传统机械人"单一场景专用"的局限,更推动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技术普惠性:纯视觉方案降低了医疗机械人的部署成本,相比依赖额外传感器的同类产品,临床推广难度大幅降低。商业化进展:物流机械人已进入原型机测试阶段,医疗领域的"华陀系统"获政府资助推进临床转化,预计2027年前实现医疗与物流场景的商业化落地。伦理与监管:研发团队强调,AI手术机械人目前定位为"医生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人类医生。未来将建立行业规范,在监管框架下推进技术迭代。港中大校长徐扬生院士表示,该平台的多场景应用潜力,将进一步巩固香港在智能机械人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
|